第三种教育者:空间 (一)

建筑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对上海德国学校校长Sven Heineken来说,杨浦新校区的建设项目意义非凡。学校基于现代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对新校舍进行了规划。瑞士建筑设计咨询公司VIRTUARCH德建对其项目的开发、设计与实施阶段提供了全程支持。如今,新校舍已投入使用一年,德建VIRTUARCH总裁侯德宁(Daniel Heusser)先生与德国学校校长Sven Heineken先生展开对话,交流并总结了项目的初期经验和成果。访谈内容将分为三篇发布,以下为第一部分。

侯德宁

在杨浦新校区的筹建过程中,我们曾与德法两校的同事就空间规划和用户需求问题多次讨论,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会。目前,在师生的日常使用中,您在互联、学部和色彩概念等核心设计方面的体验感如何?

Sven Heineken

对我而言,如何让学校各部门间彼此建立联结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考量。我们对此作了很多思考,最终决定采用学部原则的概念,即,从幼儿园到小学部再到中学部,每个区域都相对独立。这一概念始终贯穿在我们的设想中。我们希望把大校园划分成许多设施齐备的小校园,每个学部都有自己的教师办公室、自习室、洗手间和小型广场,独立而又统一,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私密的学习环境。这一概念在各个学部展现各不相同的形式可其功能性却是相通的。

上海德国学校杨浦校区幼儿园大厅(图源:CreatAR Images)

侯德宁

借助设计,我们要将这些独立的学部塑造成一个整体,再通过颜色和形状对他们加以区分。

Sven Heineken

没错。在幼儿园中我们大量运用了橙色和绿色。这里有鲜艳的色彩,圆润的形状,和高度通透的空间,一切都充满了童趣。走到小学部,你会发现橙色大面积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成为了主色调。考虑到孩子们嬉戏的场景,边角处的设计依然都是弧形的。中学部的变化则更加明显:灰色成为了主色调,缀以绿色装点;同时,大量的玻璃设计取代了墙壁。总的来说,不同学部的主题色和形状元素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需求,也将他们当下的发展阶段直观化地体现出来。

侯德宁

这种变化的色彩概念和形状元素我们最初是在浦东校区中提出的: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与其对应的学部颜色将逐渐加深,形状线条也将愈发硬朗。那么在新校区中,哪些设计元素得到了保留,哪些又是新增的呢?

Sven Heineken

我们在浦东校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色彩概念。对我们而言,教学楼外观的统一性尤为重要。我们将木质色调、绿色、白色和煤灰色定为教学楼的基色。同时也加入一些鲜艳的颜色作为点缀,例如中学部的蓝色,小学部的绿色,抑或幼儿园部的橙色。这些颜色与老校区一脉相承。这个体系是我们标识概念的一部分,行走其间时,就能轻松地对各个区域进行识别和定位。不仅如此,通过色彩标识,紧急疏散路线也一目了然,让人安心。

上海德国学校杨浦校区中庭(图源:CreatAR Images)

“我们让孩子们自由探索他们的世界”

侯德宁

杨浦德国学校的校训是“发现世界”。这是如何在建筑中得到体现的?

Sven Heineken

从建筑角度来看,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校园中。学校就好比是一座亲切舒适的机场,入口处的校园广场类似“机场大厅”,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后,可以购物或者阅读书籍。“值机”后,孩子们将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独自登机,即进入他们的学习区域。这种公共区域和学习区域的划分设计我们是有意为之。教学区域应当是私密且安全的;在这里,他们可以脱离自己的父母,独立来探索这个世界,以此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培养其友善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性格等。

“建筑为我们营造了全新的家庭氛围”

侯德宁

在设计方面,两个校区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布置不同的空间。浦东校区是从几栋老建筑改建而来的,因此内部空间非常分散。我们致力于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为其营造出亲切的家庭式氛围。而相比之下杨浦校区要大得多,我们希望在这里继承浦东校区的风格和品质,使其一脉相承。这是如何做到的?

Sven Heineken

在杨浦校区,我们沿用了老校区的四大主题:教学之家,学部原则,家庭氛围和个性化学习。由工业建筑改造而来的浦东校区原本有许多狭小的空间,走廊狭窄,并且一些空间不可避免地散落开来。但即便在有限制的条件下,依然可以通过精良的设计,来打造出家庭式氛围。相比之下,此次设计杨浦新校区之初,我们就明确了目标:沿袭浦东校区这种舒心的家庭氛围。在新校区,我们将教室排布在了“中心广场”的周围。我们希望学生能去更好地感受建筑,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把建筑形体融入到孩子们学与玩的过程中去。对于感染性最强和发育最迅速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学校教育空间,除了一间间最基本的教室之外,还应有丰富的交流空间、游戏空间、劳作空间等,并创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室内外环境,例如,我们在幼儿园设计安装了滑梯,孩子们可以用它来代替楼梯。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大型活动区,紧邻其后则是一个多功能空间,里面有舞台和体育馆。建筑元素的功能性在建筑内部随处可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呼应了“教学之家”的概念。

中学部“广场”(图源:CreatAR Images)

中学部:思想荟萃的广场

侯德宁

广场是幼儿园设计的一部分。我们在小学部也发现了这一元素,在这里,它作为教室之间的中心区域,学生可以自由使用。在中学部,我们选择了“罗马广场”的主题,所有教室和教学区都环绕这一大型的开放式空间分布。这是学部的中心,是学生会面的地方,也是交流和分享的场所。

Sven Heineken

说得对。

我们利用经典建筑原理打造了罗马中庭。在罗马建筑中,内庭区域是安全私密的。人们可以在这里会面,散步,思考。我们把这种概念进行了转换: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会面,也可以在这里独立学习。这里的内饰设计和家具摆设与建筑本身相得益彰,简约而富有创意。中庭区域内的活动却可以丰富多样: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使用笔记本电脑,也可以在这里进行小组学习和各种讨论。当然,还有一些相对安静的区域可以让学生们独自思考。在这里学生仿佛置身家中,是绝佳的学习场所。这样的设计给予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侯德宁

在校园设计中,良好的自然采光至关重要。光线,尤其是日光,能使整个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习氛围更为友好舒适。因此,整体光照的概念设计也是杨浦新校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Sven Heineken

入口大厅的光照非常明亮。其上方是原计划为中学部中庭设计的屋顶窗户,现已完成安装。这就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为宽敞,也完全符合它作为中心空间的重要意义。明亮的光线照射下来,结合一旁幼儿园部分的橙色基调,让整个大厅的氛围都灵动、有趣了起来。

侯德宁

早在浦东校区我们就已设计安装了天窗来提升室内中庭空间的亮度。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中庭的光线,随着每天不同时刻的变化,整个空间都沉浸在不同的光影变换之中。这种变幻的光线设计在杨浦新校区也得以保留。

当然,良好的人工照明系统也很重要。那么杨浦校区在这方面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上海德国学校浦东校区中心广场,德建VIRTUARCH设计,2011-2012

Sven Heineken

我们决定将照明系数设定为400勒克斯,效果很好。只是办公区域的光照稍弱一点。在这一点上我们本来可以进行更为大胆的尝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办公区域的自然光照很充足,所以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斯文·海涅肯(Sven Heineken)曾就读于奥尔登堡卡尔·冯·奥西茨基大学的语法学校,学习音乐和物理师范专业。在法兰克福完成见习后,他回到下萨克森州,先后任教于奥托哈恩施普林格文理中学和哈默尔恩维多利亚路易斯文理中学,并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工作支持。此后,他在巴特皮尔蒙特洪堡文理中学就职,担任副校长一职,并于2014年来到上海,成为上海德国学校浦东校区的校长。杨浦校区新校舍的规划与设计是他的工作任务之一,该校区于2020年正式开放。2021年8月1日,他将接管布南克斯特胡德语法学校的管理工作。

侯德宁(Daniel Heusser)曾就读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东南大学,学习建筑学;1994年来到中国,为瑞士某建筑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自2003年起,他领导VIRTUARCH德建,管理上海、曼谷和苏黎世的办公室,并与团队80多名员工,共同在中国和东南亚参与了120多个校园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上海欧洲校园(Eurocampus)、浦东德国学校、及上海、苏州、北京和珠海等城市的德威校园。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