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建VIRTUARCH:对话上海德国学校

第三种教育者:空间

建筑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对上海德国学校校长Sven Heineken来说,杨浦新校区的建设项目意义非凡。学校基于现代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对新校舍进行了规划。瑞士建筑设计咨询公司VIRTUARCH德建对其项目的开发、设计与实施阶段提供了全程支持。如今,新校舍已投入使用一年,德建VIRTUARCH总裁侯德宁(Daniel Heusser)先生与德国学校校长Sven Heineken先生展开对话,交流并总结了项目的初期经验和成果。

侯德宁

在杨浦新校区的筹建过程中,我们曾与德法两校的同事就空间规划和用户需求问题多次讨论,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会。目前,在师生的日常使用中,您在互联、学部和色彩概念等核心设计方面的体验感如何?

 

Sven Heineken

对我而言,如何让学校各部门间彼此建立联结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考量。我们对此作了很多思考,最终决定采用学部原则的概念,即,从幼儿园到小学部再到中学部,每个区域都相对独立。这一概念始终贯穿在我们的设想中。我们希望把大校园划分成许多设施齐备的小校园,每个学部都有自己的教师办公室、自习室、洗手间和小型广场,独立而又统一,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私密的学习环境。这一概念在各个学部展现各不相同的形式可其功能性却是相通的。

 

侯德宁

借助设计,我们要将这些独立的学部塑造成一个整体,再通过颜色和形状对他们加以区分。

 

Sven Heineken

没错。在幼儿园中我们大量运用了橙色和绿色。这里有鲜艳的色彩,圆润的形状,和高度通透的空间,一切都充满了童趣。走到小学部,你会发现橙色大面积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成为了主色调。考虑到孩子们嬉戏的场景,边角处的设计依然都是弧形的。中学部的变化则更加明显:灰色成为了主色调,缀以绿色装点;同时,大量的玻璃设计取代了墙壁。总的来说,不同学部的主题色和形状元素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需求,也将他们当下的发展阶段直观化地体现出来。

侯德宁

这种变化的色彩概念和形状元素我们最初是在浦东校区中提出的: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与其对应的学部颜色将逐渐加深,形状线条也将愈发硬朗。那么在新校区中,哪些设计元素得到了保留,哪些又是新增的呢?

 

Sven Heineken

我们在浦东校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色彩概念。对我们而言,教学楼外观的统一性尤为重要。我们将木质色调、绿色、白色和煤灰色定为教学楼的基色。同时也加入一些鲜艳的颜色作为点缀,例如中学部的蓝色,小学部的绿色,抑或幼儿园部的橙色。这些颜色与老校区一脉相承。这个体系是我们标识概念的一部分,行走其间时,就能轻松地对各个区域进行识别和定位。不仅如此,通过色彩标识,紧急疏散路线也一目了然,让人安心。

 

 

“让孩子们自由探索他们的世界”

 

侯德宁

杨浦德国学校的校训是“发现世界”。这是如何在建筑中得到体现的?

 

Sven Heineken

从建筑角度来看,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校园中。学校就好比是一座亲切舒适的机场,入口处的校园广场类似“机场大厅”,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后,可以购物或者阅读书籍。“值机”后,孩子们将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独自登机,即进入他们的学习区域。这种公共区域和学习区域的划分设计我们是有意为之。教学区域应当是私密且安全的;在这里,他们可以脱离自己的父母,独立来探索这个世界,以此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培养其友善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性格等。

“建筑为我们营造了全新的家庭氛围”

 

侯德宁

在设计方面,两个校区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布置不同的空间。浦东校区是从几栋老建筑改建而来的,因此内部空间非常分散。我们致力于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为其营造出亲切的家庭式氛围。而相比之下杨浦校区要大得多,我们希望在这里继承浦东校区的风格和品质,使其一脉相承。这是如何做到的?

 

Sven Heineken

在杨浦校区,我们沿用了老校区的四大主题:教学之家,学部原则,家庭氛围和个性化学习。由工业建筑改造而来的浦东校区原本有许多狭小的空间,走廊狭窄,并且一些空间不可避免地散落开来。但即便在有限制的条件下,依然可以通过精良的设计,来打造出家庭式氛围。相比之下,此次设计杨浦新校区之初,我们就明确了目标:沿袭浦东校区这种舒心的家庭氛围。在新校区,我们将教室排布在了“中心广场”的周围。我们希望学生能去更好地感受建筑,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把建筑形体融入到孩子们学与玩的过程中去。对于感染性最强和发育最迅速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学校教育空间,除了一间间最基本的教室之外,还应有丰富的交流空间、游戏空间、劳作空间等,并创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室内外环境,例如,我们在幼儿园设计安装了滑梯,孩子们可以用它来代替楼梯。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大型活动区,紧邻其后则是一个多功能空间,里面有舞台和体育馆。建筑元素的功能性在建筑内部随处可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呼应了“教学之家”的概念。

 

 

中学部:思想荟萃的广场

 

侯德宁

广场是幼儿园设计的一部分。我们在小学部也发现了这一元素,在这里,它作为教室之间的中心区域,学生可以自由使用。在中学部,我们选择了“罗马广场”的主题,所有教室和教学区都环绕这一大型的开放式空间分布。这是学部的中心,是学生会面的地方,也是交流和分享的场所。

 

Sven Heineken

说得对。

我们利用经典建筑原理打造了罗马中庭。在罗马建筑中,内庭区域是安全私密的。人们可以在这里会面,散步,思考。我们把这种概念进行了转换: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会面,也可以在这里独立学习。这里的内饰设计和家具摆设与建筑本身相得益彰,简约而富有创意。中庭区域内的活动却可以丰富多样: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使用笔记本电脑,也可以在这里进行小组学习和各种讨论。当然,还有一些相对安静的区域可以让学生们独自思考。在这里学生仿佛置身家中,是绝佳的学习场所。这样的设计给予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侯德宁

在校园设计中,良好的自然采光至关重要。光线,尤其是日光,能使整个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习氛围更为友好舒适。因此,整体光照的概念设计也是杨浦新校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Sven Heineken

入口大厅的光照非常明亮。其上方是原计划为中学部中庭设计的屋顶窗户,现已完成安装。这就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为宽敞,也完全符合它作为中心空间的重要意义。明亮的光线照射下来,结合一旁幼儿园部分的橙色基调,让整个大厅的氛围都灵动、有趣了起来。

 

侯德宁

早在浦东校区我们就已设计安装了天窗来提升室内中庭空间的亮度。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中庭的光线,随着每天不同时刻的变化,整个空间都沉浸在不同的光影变换之中。这种变幻的光线设计在杨浦新校区也得以保留。

 

当然,良好的人工照明系统也很重要。那么杨浦校区在这方面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上海德国学校浦东校区中心广场,德建VIRTUARCH设计,2011-2012

 

Sven Heineken

我们决定将照明系数设定为400勒克斯,效果很好。只是办公区域的光照稍弱一点。在这一点上我们本来可以进行更为大胆的尝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办公区域的自然光照很充足,所以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们的孩子们应该能自由地玩耍和奔跑。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空间。”

 

侯德宁

在校园的整体构思中,我们也非常重视户外的空间。

 

Sven Heineken

我们是一所德国学校,德国注重对自然的体验,我们希望在上海也能实现这一点,尽管上海的夏天十分炎热,冬天潮湿寒冷,而且有时空气质量也并不理想。问题是:我们如何通过游戏和攀爬将自然的体验整合到建筑物中?答案是滑梯、攀岩墙以及与外界相连的室内游乐场。我相信我们的游乐场品质在全市是数一数二的。所有材料均从德国进口,由环保且天然的木材制成。如果天气和空气质量允许的话,我们会带孩子们在室外玩耍。如果无法去室外,我们在室内也有很多方式能让孩子们获得锻炼,像是感知能力和平衡力等技能。例如,在幼儿园中有一条由不同材质组成的赤脚小径,其中有让双脚感到温暖的软木,有触感凉爽的石板,还有铺路石,毛毡等等。这些不同的刺激源可以训练感知和感官的能力。此外,幼儿园中还有多功能教室供孩子们释放天性:它既可以是一个体育馆,也可以是游戏室或剧场,还可以用作电影院。房间可以打开,座位可以随时调整,学生们不但可以在这里表演戏剧,也可以在这里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他们还可以在教学楼的攀岩墙上进行训练。

“我们‘学习之家’的基本理念是:学校建筑应能体现出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

 

侯德宁

“学习之家”的理念在学校设计讨论之初便脱颖而出,明确了建筑规划和空间概念。

 

Sven Heineken

学校建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建筑体现孩子的各个关键成长阶段,从而在视觉上将建筑转变为“学习之家”。第一个学习阶段包括了三至五岁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是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建筑设计上也形象地迈出了第一步。下一个阶段则是小学——我们将它们在二楼平行地与幼儿园连接了起来。因此,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也会在我们连贯的不同的教学楼中学习和成长。

德国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通常在空间上是分开的,甚至经常位于城中不同的地区。而在我们这里,所有阶段都在一个建筑里,这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平稳的过渡,也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合作机会。我们的建筑可以为各教学区域的对接与合作提供便利,也可以为孩子们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

 

侯德宁

我们的设计初衷是,建筑物需要能反映学生的生活环境。我们应当将不同的用途紧密结合,各个房间和区域之间的互动也至关重要。同时,由于空间规划的扩大,新学校自然能够更加精准地设计各个房间的用途。

 

Sven Heineken

我们在杨浦校园中设有‘实验室’,也就是能够提供专门用途的房间,如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手工实践室和媒体图书馆。我们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这样的特定区域中独立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在浦东校区,每个教室也是一个‘实验室’。而新校区的扩大,使我们能够将这些区域独立出来,更好地使用这些功能。

 

侯德宁

现在你们在整体上拥有了更多空间。

 

Sven Heineken

确实是这样,尽管我们有意在设计时将教室设计得更加紧凑,为其他房间留出更多空间,但是我们现在有更专业的共享多功能教室;并且学校的每个地方都被设计成能够提供独特的学习机会。

 

侯德宁

那教职区域呢?

 

Sven Heineken

设计之初,教师们希望能在工作中保持各学部之间的联系。因此,垂直的连接必不可少:我们将教师办公室互相叠置,并通过螺旋楼梯相连。学部连接的概念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自我学习的空间只有充满吸引力,才会被接受和使用。”

 

侯德宁

让我们回到学部体系中有关自习室的问题上来。这种模式在浦东校区就已应用起来,通过走廊和公共区域实现房屋空间的分隔。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种新模式在新校区的实施和应用吗?

 

Sven Heineken

在杨浦校区我们在教室周围布置了广场。此外,还有独立的自我学习的空间。它们应当具备一定的透明度,尤其对于中学部来说,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们去使用这些空间。为此,这些空间必须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每个教室中配备了TFT大屏显示器的原因,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其连接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在学部的教室中,课桌的设计是弧形的,这样的设计方便易用,通过建筑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学习。这种设计起到了鼓励的作用:从学生们的日常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喜欢在这样的自习室学习。

 

侯德宁

就学习效果而言,新的学部环境作用如何?在这方面,您是否已经看出它与浦东校区的差异?

 

Sven Heineken

学习效果是很难衡量的。但我在中学部里看到,一直有学生在自习室里学习,即走出本班级去学习。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安排变得很不一样。当中学生没课时,也就是课余时间,他们会坐在这里,开始学习。许多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正如我们预想的一样:分组学习不再集中在一个房间里进行,因为20个学生同时开始讨论时,难免会更加吵闹。如果我们可以让其中一组去自习室,一组去中心广场,另一组去中庭讨论,其他人去图书馆,那么我们就真正实现了我们所预期的:建筑设计可以为学习过程提供全力支持。学生们可以自行决定,我是想在一个相对私人的空间中独立学习,还是想去公共区域,与同年级或者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交流,这样是否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或者我只是去图书馆,安安静静地学习和研究。在学部体系中,自主创建学习空间的方式非常有效。

 

侯德宁

所以我们给了学生定义和组合各种教室的自由,而学生们也接受了这种方式。

 

Sven Heineken

是的,完全正确。现如今如果来到一家现代化的企业,比如最近我去保时捷门店时,他们也在贯彻执行这个原则。这已成为商业领域的普遍共识:便于沟通、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对于合作与协作有着特别的辅助作用。企业中的独立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共享会议室、公共空间、创造性空间等,在这点上其实与杨浦校区的设计不谋而合。

 

侯德宁

这点说得非常好。其实我们也在实际工作中看到了学习与工作环境的变化。15年前,在我们规划深圳的一所中学时,我们没有设计教室,而是设计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学习空间。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除了校长Bob Dunseth和我们,几乎没人相信它会奏效。结果很显然,这种新的充满自由的环境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此,我们能越来越多地运用并实践这种概念,打破“教室-走廊-功能性教室”的原则。如今,人们能更便携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工作,学生与员工的工作环境因此获得更多的灵活性,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在经历着类似的发展。

 

 

“我们的实验室配有天花板内置式水电供应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灵活性”

侯德宁

科学实验室的设计理念是要为其提供高度的灵活性,这会给日常教学使用带来怎样的好处?

 

Sven Heineken

问得非常好。我们的实验室对标大学实验室的标准,具有高度灵活性。所有教室均配有无线网络和天花板内置式水电供应系统,这样的设计概念可以让室内设计变得更加灵活。举例来讲,我们可以轻易地将室内布局从传统的面向讲台变化成更适合小组合作的U型布置。在生物和化学实验室中,我们还配备了可移动水池,学生可以将其放置在桌面上,搭建自己的操作台,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快速进行调整。相比之下,传统的科学实验室中,电源都安装在地面上,桌子也可能是固定在地面上的,这对于现代形式的教学来说局限性很大。

 

侯德宁

这样的设计不仅具有高度灵活性,而且还使教室的空间使用非常紧凑高效。传统的校园实验室配备的实验台很多是固定的,不便进行小组学习。事实上如果空间足够的话,也可以对空间进行划分。例如,在天津国际学校的实验室中,我们设计了比常规实验室大几乎两倍的教室,一侧配有固定的实验工作台,另一侧是灵活的教学区域。而杨浦德国学校则选择有效利用空间,为实验室设备投入更多成本。

“我们必须重新权衡课程,迅速实现数字化教学”

 

侯德宁

在您来到上海工作的7年时间里,学习过程或者教学方式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Sven Heineken

去年受疫情的影响,学校停课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授课的方式。最终,我们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线上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学习管理系统和教学平台方面的经验。而今恢复校园学习之后,我们也在逐步尝试将此融入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比如说,本学年我们推出了一项新措施,为所有五年级以上的学生配备可以带回家学习的电子设备。在本质上,这意味着我们已在逐渐向数字化教学迈进,但我们也意识到,若学生不在家进行线上学习,而是在学校里使用这些线上设备,那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上对某些方面进行重新考量。

 

侯德宁

您具体是指什么,可以举个例子吗?

 

Sven Heineken

屏幕使用的时间长短是关键。学生到底需要在这样的电子设备面前坐多长时间,当然,我们希望不是一整天。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电脑作为学习工具如何更好的帮助学习,在哪可以被用来记录学习的进程,以及如何拓宽交流与沟通。而我认为,电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沟通,比如用电脑进行联网学习就蕴含着巨大的有待开发的潜力。例如,我们可以考虑与虹桥校区开展联合教学项目,他们的学生也配备同样的电子设备,这样一来,即使学生们在不同的地点也可以共同进行学习。

侯德宁

我们已经看到了数字化对校园建筑应用的影响,这种迅速的变化着实令人着迷。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精心规划的校园建筑面对这种数字化改变有着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重新塑造这样的改变。

 

Sven Heineken

我们曾计划在2020年2月组织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了来自德国的两名教授和三名教学助理前来参加,并参与讨论如何在开放空间的建筑中学习的概念——“空间作为第三种教育者”。遗憾的是,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该活动不得不取消了。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追求“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不再单纯地只在模拟空间中活动,同时也需要在数字化空间中活动。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我们想要的不是一个配有几台电脑的漂亮建筑,我们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实现个性化学习;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并挑战他们。建筑,成为了向数字空间转变的必要部分。在电子设备的帮助下,学生们已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脱离教室学习的框架,教室以外的建筑空间就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空间架构,开辟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们能找到他们喜欢的学习空间及学习方式。

 

侯德宁

您所描述的可以归结为学校建筑的演变。新冠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突然间,“突破空间”和休憩场所的概念被推向极端,学生们在家独自学习,通过数字化渠道与老师及同学们联系,其实这些早已在突破空间的概念中得到体现。如今,图书馆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将来更多的发展看点将是未来几年一直持续的有趣话题。

 

Sven Heineken

而且数字终端设备的应用也加强了这一点,其优势与劣势都将随之而来。

 

 

“新校区实现了很多我们在老校区梦寐以求的想法”

 

侯德宁

当时在项目概念阶段,我们讨论了很多如果从像您这样一位教育家的角度来看,将会对建造新学校有着怎样的期待。您采用了学部制的理念,创造出了更多可用的空间,同时还与法国学校共享宽敞的餐厅和大型体育馆。新校区发生了很多变化,实际使用效果如何?

 

Sven Heineken

当然,一切都变好了。较之以前,我们的餐厅产生了质的飞跃。以前在浦东,我们只能够加热一些提前准备好的食物。现在,我们可以提供更为新鲜丰富的食物,有六七个系列、不同组合的菜单,可以提供从意大利到亚洲各地不同风味的美食,同时我们还有素食以及主厨推荐菜品。这一切都很棒,餐厅本身也更吸引人了。

体育馆相较于以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老校区我们只有一个空间小且楼层低的体育馆。现在我们的体育馆有两个完整的大厅,层高很高,还可以打排球。

遗憾的是,因为财务方面的原因,我们尚未完成游泳池的修建。这个部分已推迟到项目第二阶段,目前还在筹备中。剧院和多功能区现已完成,音乐和艺术教室将放置在这一区域。

 

侯德宁

这些都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情况。在一开始筹备时,与法国学校合作之间有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你们共同完成了哪些工作,又独自完成了哪些工作?合作进行得顺利吗?

 

Sven Heineken

尽管我们与法国学校都是独立的组织,但是实际合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各自学校的作息安排不同,这意味着双方都可以自行安排休息时间。同时拥有两栋建筑为我们双方都提供了一个更加平静舒适的环境,远远好过在我们在虹桥的老校区。我们有时会举办学术研讨会,法国学校的学生可以来我们学校参加,反之亦然。这种学习形式效果很好,尤其在下午。我们还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比如一起吃午饭。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将餐厅的就餐人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总体而言,我认为稍有遗憾的是两校学生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有更多互动的机会。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学校离家有些距离,所以他们只能坐校车回家。所以差不多下午5点以后,我们学校就没有学生了。相比其他学校,例如虹桥的德国学校,周边都是住宅区,学生们可以回家也可以利用学校活动设施参加学校的课后活动,拥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我们希望杨浦校区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居住在学校附近,因为他们很喜欢这里绿意盎然的环境。

 

侯德宁

你们几乎是这里唯一一所设有上下车区域的地下校车停车场的学校。这是怎么运作的?

 

Sven Heineken

确实,现在每天大约有53辆校车停放于此,因而这个停车场已经显得太小了。我们的接送范围遍布上海,现在又增加了一些规划之初未考虑到的小巴。这些小巴目前停放在第二排。但总体而言,停车场的设计原则非常好,尤其对于大巴:学生到校下车后,可以通过防风雨的人行道直接进入学校中央。

 

侯德宁

目前为止,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达到您预想的效果吗?还有哪些地方具有尚待开发的潜力?

 

Sven Heineken

非常坦白地说:实际上,除了尚未完工的区域,我们所有规划的建设内容已全部得到实施。当我看到整体进度时,我更坚信我们将全面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侯德宁

最后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

Sven Heineken

我最喜欢中学部的中庭区域,它是一个很棒的中心空间。从建筑角度来说,我很喜欢它通向管理部的楼梯它有点像现代艺术博物馆,呈现出建筑的雕塑感。对我来说,它充满美感,简洁但引人入胜。在这个楼梯上鸟瞰整个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楼梯中上上下下,也可以看到人们匆匆走过中心广场。这一切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这座生机勃勃的建筑——这也是我最喜欢这里的原因。

侯德宁

Sven,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关于Sven Heineken

斯文·海涅肯(Sven Heineken)曾就读于奥尔登堡卡尔·冯·奥西茨基大学的语法学校,学习音乐和物理师范专业。在法兰克福完成见习后,他回到下萨克森州,先后任教于奥托哈恩施普林格文理中学和哈默尔恩维多利亚路易斯文理中学,并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工作支持。此后,他在巴特皮尔蒙特洪堡文理中学就职,担任副校长一职,并于2014年来到上海,成为上海德国学校浦东校区的校长。杨浦校区新校舍的规划与设计是他的工作任务之一,该校区于2020年正式开放。2021年8月1日,他将接管布南克斯特胡德语法学校的管理工作。

关于侯德宁

侯德宁(Daniel Heusser)曾就读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东南大学,学习建筑学;1994年来到中国,为瑞士某建筑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自2003年起,他领导VIRTUARCH德建,管理上海、曼谷和苏黎世的办公室,并与团队80多名员工,共同在中国和东南亚参与了120多个校园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上海欧洲校园(Eurocampus)、浦东德国学校、及上海、苏州、北京和珠海等城市的德威校园。

上海德国学校成立于1995年,如今拥有两个校区:成立于2005年的虹桥校区(Eurocampus)和2020年正式开放的杨浦校区(Eurocampus),两个校区均与法国学校共同运营。自2014年起,Sven Heineken担任浦东校区(现杨浦校区)的校长,负责浦东校区的扩建和杨浦新校区的建设工作。侯德宁和他的团队负责浦东校区扩建中的各项规划和项目管理:2003年至2005年,他们是虹桥欧洲校园的承建方;2015年至2019年成为杨浦新校区的承建方。

 

滚动至顶部